七、賽鴿飢餓訓練應注意的問題
隨著賽鴿競翔運動發展,飢餓訓練作為一種訓練手段被許多鴿友採納和
運用。但是,飢餓訓練如何視具體情況科學地運動用,我們在理論研究的
基礎上,提出以下值得注意的問題:
1、提高鴿群消化吸收的功能。由於每隻鴿子的遺傳素質的差別,消化
與吸收的功能成為制約訓練效果的重要因素。每日進行的飼料消化吸收與
飢餓狀態的比較,消化速度較慢,吸收功能不良的鴿子經受不住飢餓訓練
的磨難。研究發現,優秀賽鴿具有健康的消化與吸收功能。消化的速度
快,吸收營養的功能水平高,這有利於賽鴿飢餓生理和心理狀態的轉化,
延長賽鴿耐飢餓時間,提高飢餓訓練的效果。正因為如此,許多有實踐經
驗的賽鴿高手選用促進賽鴿消化功能的產品。如賽鴿專用的啤酒酵母,按
要求拌入飼料中代鴿群飼用。部分鴿友每週添加啤酒酵母飼喂三至四次。
酵母作為賽鴿的添加飼料促進食物的消化,如果按特定時間控制和調整賽
鴿的飢餓狀態,飼喂酵母能使鴿子提早進入飢餓狀態,延長飢餓時間,達
到飢餓訓練的效果。這也是酵母添加在飢餓訓練中的一個重要作用。
2、驅除賽鴿體內寄生蟲是飢餓訓練的前提條件。
飢餓訓練中消瘦速度很快,經化驗發現鴿體體內感染寄生蟲,如蛔蟲、絛
蟲等。其中一隻鴿子排出蛔蟲達十六條。由於賽鴿飼養過程中很容易感染
體內寄生蟲病,因此定期或不定期驅蟲是飢餓訓練過程中一項非常重要的
措施。
3、賽鴿飢餓訓練效果的評價是掌握飢餓訓練的關鍵。飢餓訓練作為一
種訓練,在實驗過程中仍然具有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不論是採取每
日飢餓狀態的控制手段,還是採用連續2-3日的飢餓訓練手段,必須從以
下幾方面進行效果評價:
(1)是賽鴿感情素質的明顯提高,表現在與飼主的親和力上。
飢餓訓練是提高鴿與飼主親和力的重要手段,也是賽鴿競翔歸巢的動機
力量。經過飢餓訓練的賽鴿能圍著飼主索取飼料,甚至飛到飼主手中取
食。
(2)是家飛訓練水平的顯著提高。
實驗研究證明,經過飢餓訓練的賽鴿,早晨放飛的持續運動時間在兩小
時以上,下午家飛運動時間也能保持兩小時以上。
(3)是放飛訓練效果明顯提高。
因為賽鴿在這家飛訓練活動中不斷擴大飛行活動範圍的同時必須啟動自身
的定向導航系統。我們經過對某些鴿舍和鴿群一段時間的觀察,鴿群出舍
後朝著特定的方向飛去,然後又從另一方向飛回。賽鴿1-2小時飛行途中
啟動導航系統,為放飛訓練的定向導航創造了條件。因此,經過飢餓訓練
的賽鴿,隨著家飛訓練水平的提高和導航能力的培養,賽鴿近距離放飛訓
練的回歸速度明顯提高,很少出現丟失鴿子的現象。
(4)是賽鴿競翔比賽的回歸速度明顯提高。
在飢餓訓練過程中,隨著放飛訓練水平的提高,賽鴿競翔回歸速度明顯
提高。但是,賽鴿由放飛訓練到最後的競翔比賽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
體能,體能的儲備是賽鴿繼續競翔的物質基礎。因此,在促進體能超量恢
復的基礎上,控制和調整賽鴿繼續競翔的物質基礎。因此,在促進體能超
量恢復的基礎,控制和調整賽鴿的飢餓狀態程度顯得非常關鍵。我們經常
見到這樣的現象,有些鴿友採取飢餓訓練,賽鴿在短距離競翔表現出快速
返巢的運動能力。但是再去競翔更遠的距離時,由於賽鴿的疲勞和體能恢
復遲緩的因素,賽鴿回歸的速度明顯下降,甚至出現不歸的現象。因此,
鴿友必須根據賽鴿體能消耗的程度,在促進體能超量恢復的同時,控制賽
鴿的飢餓狀態。